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產品分類
聯系我們
- 嘉祥長城雕刻有限公司
- 電話:13791739397
- 傳真:0537-6855252
- 郵箱:13791739397@163.com
- 網址:-
- 地址:嘉祥縣長城雕刻廠
從清昭陵石牌坊的紋飾看民族文化特色
發布時間:2018-01-24 16:20:00 閱讀:6710
清朝是滿族人開創的朝代,談到清代的文化,不得不探究滿族文化在發展過程中所受外民族文化的影響。清昭陵石牌坊的建筑裝飾風格與清昭陵整體建筑裝飾風格一致,生動地反映出滿族在歷史朝代中的發展片段,同時,還反映出了滿族這個多文化民族在清初時的發展歷史,清昭陵石牌坊不單單顯示自身所擁有的藝術文化特點,而且還融入了漢、藏、蒙等多民族共同發展、相互交融的文化氣息。
通過清昭陵石牌坊看漢族文化對滿清文化的影響
通過清昭陵的這座陵園石牌坊看漢文化對滿族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滿清時期一直大力推廣學習漢文化,這可以追溯到早期女真時期,由于女真人的不斷南遷,并且與漢人雜居在一起,滿族人開始觸及到先進的漢文化,在點點滴滴的民族文化交流中,滿族人對于漢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漸有了深刻的體驗,同時,漢文化中的諸多要素也逐漸融入到了滿文化的體系當中,并成為滿族文化發展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伴隨著滿族與明廷的抗爭并不斷取得的勝利,以及滿族上層統治階級出于問鼎中原的政治需求,吸納漢文化也逐漸成為了政治斗爭的一個強有力的手段。
石牌坊建筑形式源于木牌坊,木牌坊是漢族特色的建筑之一,木制結構建筑有的作為封建社會中表彰德政、忠孝所立,也有作為宮觀寺廟的山門,還有用來標示地名以及作為祠堂附屬建筑物,昭示祖先美德與偉業,兼有祭祖的功能,綜合來說是宣傳封建禮教,標榜功德,而到了現代人們常見的石牌坊有村莊石牌坊、祠堂石牌坊、宗祠石牌樓、寺院石牌坊、道觀石牌坊、陵園石牌坊等。石牌坊在清代結構為仿木式建筑,清代的石牌坊也是牌坊發展的鼎盛時期,將石牌坊立于皇帝陵寢中作為標志性建筑之一,也代表了滿族人對這一漢族建筑形式的認同,這也是漢文化的一種吸納與延續。
紋飾在建筑中充當著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階級對紋飾都有不同的要求。中國古皇帝就把龍作為尊嚴的象征,而且紋飾多采用象征高雅、吉祥、富貴的圖案。清昭陵石牌坊上多處出現龍紋標志,龍從古至今在漢族神話傳說中是首屈一指的神獸,龍能呼風喚雨騰云駕霧,上能入天隱于云中,下能入海潛于水中,是吉祥和權利的圖騰,是人們所敬畏的神物。龍更被認為中華民族皇權的象征,歷代皇帝稱自己為真龍天子,龍還被認為掌管四海,掌管生態,民間多處可見龍王廟,在歷朝歷代中龍都有具體的形象,這也是清昭陵石牌坊上雕刻浮雕龍的主要原因?!妒酚浉咦姹炯o》載:劉邦“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太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點晦暝,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現在來看,這個故事是為了抬高劉邦的身份地位而編造的,將他說成龍的兒子,自然可以受命于天成為大漢天子登上龍位。由此說法猜想,最晚由漢代開始,龍這個說法便與皇帝相關聯。那么正式的與皇權緊密結合應為唐代,據記載唐玄宗把自己生辰定為”千秋節“后改“天長節”,當時為開元十七年八月初五。每逢節日來臨之際,皇帝便將一面銅鏡賜予眾臣,此鏡紋飾為一條蛟龍盤旋卷曲,頭部上揚,足部蹬開,面帶生氣,同時將舌頭伸出,龍須看似隨風擺動,周圍再配合祥云圖案,更見其盛氣凌人,氣宇宣揚,整體銅鏡為葵花形狀。鏡緣裝飾有彩云和小花等,緣上銘“千秋”兩字,這種千秋鏡即成為“天子鏡”、“蟠龍鏡”及“云龍鏡”。唐玄宗李隆基本人還寫了《千秋節賜群臣鏡》詩:“鑄得千秋鏡,光生百煉金,分將賜群臣,遇象見清心……”唐詩中也有明確指出賞賜“龍鏡”的,如席豫的《奉和敕賜公主鏡》:”令節頒龍鏡,仙輝下鳳臺。”
從這個角度來講它就和皇權聯系起來了。明朝起龍袍被指定作為皇帝正裝,而且他人不得穿戴。清朝延續了明朝的樣式,在龍袍上刺繡有龍 9 條,在表彰功臣時,皇帝也將帶有龍樣式的錦袍賜予,但是這些賜予的龍袍,雖上面繡有龍的樣式,但不可稱之為龍袍,只可有“蟒袍”的稱呼。滿人入關之后延續了漢人對龍文化的崇拜,龍紋也成為滿清皇權不可或缺的圖騰符號,這也體現了皇權的延續。在清昭陵石牌坊柱下石獅與獬豸的石雕形象都是延續漢文化的范例。
清昭陵石牌坊上雕刻有“百獸之王”稱呼的獅子。綿騫接受漢武帝的出使任務,在西漢時期由漢朝前往西域,在回國時候,引進獅子這種特殊動物的造型。在這之前,中國并沒有獅子的具體樣式,都對這種神秘的形象充滿了好奇心,有獅子似虎之說,且尾部粗大。中國的這些匠師們采取神話了的裝飾方法,發揮其想象力,塑造出具有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精品造型。由于佛教當時傳入中國,釋迦左脅侍文殊菩薩的坐騎便是獅子,加之獅子給人以高大威猛、莊嚴威武、能驅除妖魔鬼怪、給人以吉祥之意,所以人們便對獅子寄托了崇拜的情感,認為獅子是高貴尊嚴的靈獸,是護法,其能力定是神通廣大、威力無邊。中國的石獅式樣形象在長期的發展中刻畫的越來越傳神,石獅屹立于門前腳踏實地的形象逐漸被賦予的內涵也由崇拜衍生至高貴、尊嚴、吉祥以及神圣不可侵犯的王者風范。時至今日,旅游所到之處遇見石獅,有這樣耳熟能詳的民謠:“摸摸石獅頭,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獅背,好活一輩輩;摸摸石獅嘴,夫妻不吵嘴;摸摸石獅腚,永遠不生病,從頭摸到尾,財源廣進如水流。”
因此可以說石獅一直被奉為“中國人的守護神”。在古代門前的兩座石獅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裝飾,在《北京形勢大略》中提到首都北京天安門前的石獅子時,對它有這樣的一種詮釋:“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后人守成之不易也”。
在中國古代漢族神話的傳說中有一個神獸名為獬豸又稱解廌或解豸,據《論衡》和《淮南子修務篇》描述其外形似麒麟,大小如牛,周身長滿黝黑濃密的被毛,雙目喜圓睜且明亮有神,額上有一只獨角,也有俗稱其為“獨角獸”。這只角是獬豸的裁決利刃,角斷了獬豸就會死去。也有的形象中獬豸背部長有雙翼。獬豸能辨是非曲直,擁有很高的智慧和公平的信念,能聽懂人的話語,能看清人本質的善惡,對不誠實不忠厚的人就會用角抵觸。漢楊孚《異物志》:“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意思是在東北地區有種奇珍異獸,名獬豸,有一處角,性格忠誠秉直,見到有人在打斗,他就會去進攻那個本來不正直的人;如果遇見有人在爭吵,他就會去撕咬那個沒有道理的人。當人們有爭論或者激辯、打架的時候,獬豸會用角指向邪惡的那一方,甚至會將錯誤的人用角頂死,這令犯法者不寒而栗。曾有傳說,堯帝的審判官皋陶曾飼有一只獬豸,每次遇到難以判評的案件,便會用獬豸裁決,最后正直無罪的一方便會被獬豸所認。也正是因為獬豸的秉公執法,在古代審判官的官服上也會畫其像,象征刑官的光明正大,公正的執行律法。
這些形象都引用于清昭陵石牌坊的裝飾紋樣與石雕藝術中,這也是滿族文化與漢文化結合的實證。
更多關于從清昭陵石牌坊的紋飾看民族文化特色請閱讀http://www.zakkarri.com/,定做設計石牌坊就到嘉祥縣長城石雕廠,長城石雕從事石牌坊制作設計20多年,石牌坊設計制作經驗豐富,雕刻工藝精湛,以最優惠的石牌坊價格及最全的石牌坊圖片,望廣大新老客戶前來參觀考察和選購。
作者:長城石雕廠【原創】
版權屬于:http://www.zakkarri.com/ 山東石牌坊廠家
版權所有:轉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
其他人閱讀了:
上一篇:觀音雕像造價和觀音菩薩圖片大全
在線留言
留言記錄
-
暫無數據